8月29日,海尔生物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面对宏观环境对行业带来的挑战,海尔生物核心业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尔生物实现核心业务(与公共卫生防控不相关业务)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17.65%。
通常来说,那些能够在大环境压力下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往往是其所属行业或赛道具备了较高成长性,亦或是企业自身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足以抵御外围环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海尔生物能够持续走出稳健成长之路,也正源自于其拥有行业前景及自身的内在动力。
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广阔的赛道空间
(资料图片)
由于海尔生物早年以低温存储设备起家,大多投资者对其认知也仅停留在传统的医疗器械公司上,然而事实上,如今的海尔生物已经聚焦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并坚定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生态战略,面向医院、生物医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疾控、血站等用户群体,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场景为主的涵盖多类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俨然从单纯的设备供应商转变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持续地突破了自身所处赛道的“天花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和“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等议题被反复提及,随着国家对“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用户对生物实验、药物研发、医疗服务等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加快放大。同时,随着两大领域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下游用户需求的偏好也不断朝向自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共享化等数字化场景综合解决方案转型,海尔生物作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所具备的市场空间超乎想象。
在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全球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持续增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公开数据,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发经费投入预计将从2016年的1,247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7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85%,而我国生命科学研发投入占比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2021年,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的研究资金从496亿元增长到了1,101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一倍之多,是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经费增速最快的国家。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也已突破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0%。这些强劲增长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是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的重视与发展的决心。未来伴随着创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等持续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将有持续的需求等待解锁和发现。
而在医疗创新领域,增长亦不仅于此,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强调要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此前,《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到要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学中心的科研平台设备和信息化建设。多项政策持续推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当下,无论是医疗机构的高效运作,还是多层次医疗卫生体系的互联互通,都离不开智能化产品方案的支撑,根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242.4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25,859.8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7.7%。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融合,数字医疗新基建的蓝海也正涌现。
数据来源:Future Market Insights
两大增长动力:“科技创新”与“数智融合”
海尔生物能够围绕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两大领域持续深耕,并成为数字场景解决方案品牌服务商的“标签”,有两个重要增长动力:
一个是科技创新,海尔生物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期战略,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底气,并逐渐构筑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壁垒。近年来,海尔生物研发团队和研发投入持续扩充,为公司带来新的研发突破。2019年-2023年H1,公司研发人员从277人增长至840人,2023年上半年其研发支出1.58亿元,同比增长17.7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2.40%。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现场→实验室→市场”的开放式研发模式,聚焦制药、高校、科研、医院等用户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构筑起制冷、自动化、分离、耗材、试剂等八大技术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形成了青岛、深圳、上海、成都、重庆、苏州等六地分工侧重不同的全国研发布局,有力地支持业务布局的强化、拓展和延伸,持续保障公司长久以来的科技创新实力和行业地位。2023年海尔生物新申请专利306件,获得授权243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111项专利,250项软件著作权,主导或参与发布1项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13项团体标准及2项CQC认证技术规范,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并有32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另一个是数智融合,海尔生物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各医疗场景之中,持续推出数智化新品类方案,为下游客户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产品配套服务,同时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据半年报数据,2023年上半年公司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3%,用户黏度持续增强。
实验室作为生命科学服务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实验室的生产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某些实验中存在较大的人为污染、安全、管理等问题。海尔生物研发的魁斗HaiLab智慧实验室平台,可推进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共享化升级,保障实验室的行为、管理、环境、数据等全景安全,目前魁斗HaiLab智慧实验室方案可用至9大细分场景。针对生物制药用户,海尔生物新推出的智慧自动化细胞制备方案,可实现从细胞接种、铺板、观察、换液、传代、培养到收集的一站式工作和24小时不间断细胞制备,在均一性和稳定性更优的基础上效率提升50%,同时,基于智慧细胞大数据管理平台可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细胞治疗产品均一性和一致性控制、效率低等行业难题。在面向高校科研用户时,海尔生物新上市的-196℃智能化液氮生物样本存储系统、全自动批量开盖器、转运机器人等产品方案,可实现60秒内从100万份样本中精确挑选和存取任一样本,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存在的存储操作繁琐、易造成人为误差、样本污染或反复冻融等行业痛点,确保样本安全、质量可控与信息安全。
在医卫场景中,数智化场景方案也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针对医院用户,海尔生物创新了智慧药房、智慧静配等自动化用药方案,其中,针对静配中最关键、最具操作难度的配液环节,海尔生物自主研发了智能配液机器人,可在百级洁净、封闭环境下自动完成消毒、抽吸、转移、溶解、混匀动作,实现人工无法比拟的调配质量与剂量精准度,并有效降低肿瘤药物、抗生素对医护人员带来的职业伤害。面向公卫用户同样升级和创新了AI+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和智慧公卫体检工作站,智慧公卫体检工作站整合了血球、生化、心电等7大项49小项物联体检设备,可将一次体检信息的采录工作耗时由30分钟降低至30秒,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公司的智慧血液城市网生态也不断完善,智慧血液方案已覆盖山东、湖北、西藏等地区。
除了内生动力,海尔生物在“外延”上也加快布局,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提供双轮驱动力。2023年4月,公司收购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主要专注于医疗服务体系相关自动化设备领域研发及应用,是行业内领先的院内用药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具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AI视觉识别、多机械臂融合控制等核心技术。当前,我国用药自动化设备渗透率仍处于渗透率较低的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一收购将进一步升级海尔生物“设备+平台+服务”的业务模式,构建长期稳健的护城河,助力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此外,海尔生物公司内部多年以来持续推进研发、采购、制造、市场各节点全流程数字化建设,产品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也实现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开放供应商资源,推进供应链模块化整合,持续优化研发端模块化设计,单模块采购量提升10%;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从接单、排产、原材料入厂、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成品发货到售后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化系统管控,实现用户需求精准传递和产品质量精准追溯。
海尔生物早已不是单纯的设备供应商,而是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也是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的先行者。高瓴创始人张磊曾在《价值》一书中说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变化可能是唯一永恒的主题”,而“不变”“思维固化”则会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相信,海尔生物在过去完成了从0到1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未来则将会是从1到N的更大级别的跨越。(资讯)
编辑:冯磊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