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台账、限期整改销号”……针对媒体报道的甘肃天水古城内多个文保院落存在更改文物原貌、违规私搭乱建、业态随意变更等问题,天水市委、市政府回应称,当地已成立由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推进整改。
10、12号文保院落,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后院还加盖了彩钢厨房;多个文保院落违规装修、添建变为餐厅,防火风险也随之增大;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天水古城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令人叹息。
(相关资料图)
为修复保护古城,天水投入超8亿元,可谓下了血本。钱花出去了,效果也出来了,比如,一处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修复后)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但如今,被商业侵袭的文保院落已经面目全非,岂不让人痛心?
痛心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帑被打了水漂,怎对得起当地人民?另一个是文保院落遭遇严重伤害,怎对得起祖宗?“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今人的责任。如果文保院落横遭伤害,也就无法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需要厘清的是,古城不是不能给商业留有一席之地,文保院落也不是完全拒绝商业气息。但是,一旦过度商业化,乃至无视基本规则而强行推进的商业化,则极不可取。
有个细节是,有的改造明明不合规,面对专家提醒却执意推进,这就该追问何以至此?一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均系未批先设、未批先修,问题出在哪里?
表面看,乱改乱修乱建的商家难辞其咎,负责运营天水古城的企业也逃脱不了干系。为了商业利益而藐视法律法规,当然该受到惩罚。但是,板子只能打在他们身上?答案是否定的。
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回应中表示,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监管缺失、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据报道,2022年9月,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而这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均系未批先设、未批先修,要求竟成一纸空文,而主管部门又因为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所以无从监管来推责。由此需要叩问,相关部门有没有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是看不到乱象还是假装看不到?是根本就没有走出办公室还是心知肚明却纵容乱象孳生?
制度设计再完美,如果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如果任其虚置,监管部门就该承担责任。一个最基本的法治常识是,在文保古城,无论是业态设置,还是装修改建,都需要经过至少县级文物部门的批准。但就有商家乱来,监管部门岂可坐视不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水文物资源丰富,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正当时。如果本末倒置,在古城内乱改乱建,即便商业一时发展起来了,但文物被破坏,也是得不偿失,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能够和谐共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平衡,如何在守法守规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不能有丝毫的迷糊和含糊。天水古城运营出现问题值得深思,也给人警示,这就是国家花钱修复文物之后,接下来该如何保护?如果相关部门只看到了修复而不注重后期管理,同样涉嫌失职渎职。保护文物,任何时候都不能当甩手掌柜!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